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朗读--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和思想混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大的波折。这警示人们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将难以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将难以进行。在国内,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加上经济建设中出现冒进的影响未能完全消除,领导工作中还存在官僚主义等问题,一些地方出现少数群众闹事等不稳定情况。面对这些复杂的新情况,党中央和毛泽东深人思考补义社会的矛盾,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又社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停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一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一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他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升到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高度,强调: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毛泽东深人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根据党的八大精神和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决定从整顿党的作风人手,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4月27日,中主观主义必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毛泽东后来指出,党共中央发出达到这样的目标:造成一个有集中又有希望,通过整风,又有纪律又有自由,人心情舒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包括许乡有影响的党外人士积极响应号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党政干部的思想作风提出大量批评和建议。绝大多数意见较中肯,宣有建设性,对我党整风、改正缺点错误大有益处,然而,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许多复杂情况出现了。极小数人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他们把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攻击为‘党天下”, 要求“轮流坐庄”,把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说成是产生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根源。这种异常现象引起党的警觉。6月,中央要求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反击,对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进行批判,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把大量思想认识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大教训,使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遭受挫折。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努力

为了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力图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打开一个游新的局面。1956年初,我国经济建设就已经出现急躁冒进倾向。随着1957年. 一些工厂农村出现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党认为经济建设应该搞得更快一些。在国际上,中国共产党在1957年11月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获得了崇高声誉,再加上苏联成功发射第畅人造地球卫星以及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这些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巨大鼓舞。

1957年冬季,全国掀起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从各方面开展起来。农业方面提出“以粮为纲”口号,要求5年、3年以至一两年达到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引发严重的浮夸风。工业方面提出“以钢为纲”口号,要求几年内提前实现15年钢产量赶超英国的目标,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在“大跃进”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农村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大跃进”初期建立的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上是刮“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搞平均主义,无偿调拨生产队包括社员个人的财物和劳动力,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尽最大的努力把建设搞得快点,以争取更多的主动,是当时时全党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由于党对大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由于背离了党一向倡导的纸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结果事与愿违。的原则,1958年秋冬之间,党中央开始发现“大跃进”公社化运运动中出了不少乱子。从1958年11月第一和人民汉利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领导整顿人民次郑州会调整高指标,作了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共“风”浮春风、高指标和瞎指挥得到初步遏制,形势开始有转。

这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得到此新的认识。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的性压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必须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服务:要以“农、轻、重”为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合平衡是整个经济工作的根本问题,国民经济应当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这些认识是纠“左”取得初步成效的重要原因,也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但是,纠“左”是在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前提下和框架内进行的,初步好转的形势还很不巩固。随后出现的“反右倾”斗争中断了纠“左”的进程,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党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面对严重经济困难,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0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要求全党用最大努力坚决纠正“共产风”;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今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这两件事为标志,“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人调整的新轨道。

毛泽东在八届九中全会以及为准备这次全会而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随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带头深人基层调查研究。为系统解决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毛泽东于1961年3月主持起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农业六十条)。在条例起草和修订期间,全党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始逐步解决农民强烈反映的公共食堂等问题。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各领域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工业领域调整围绕降低钢产量等指标和整顿企业秩序展开。1961 年9月,中央作出《关于当前工业问题必须当机立断,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指标指示》,强留有余地的水平上。同时,中央发试行降到确实可靠,工作条例(草案》(工业七十条),于恢复《国营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济工作调整相配合,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也;行了调整。其中心内容是调整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以恢复正常秩序,保证各方面工作的顺利洮料为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1962 年3月,周恩来在《论知识分子问题》报告中,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美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使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鼓舞。为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增强团结,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总结了“ 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1 月30日,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作了自我批评,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调查研究,弄清楚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要使中国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的进一步认识。邓小平、周恩来分别代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在大会上作自我批评,并提出了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

七千人大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取得了重要成果。虽然指导思想上清理“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未能从根才占错误的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发扬民主和进但对待缺点良批评的精神,给全党以鼓舞,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在行自团结奋斗战胜困难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动员人大会之后,调整国民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大七千人成少城镇人口;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停建缓力精减职工建大大批基本:设项目;缩短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人力物力财力各 方面加强和支援农业战线,加强并转变内领导力量。在农业政策的调整中,一些地方进行农村基层的产到户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尝试,取了包括包产组较好效果。

经过七千人大会前后将近两年的调整,从1963的,各项建设事业呈现明显的健康发展势头。到年夏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超:1965年高水平;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积累与消费的福过历史最系基本恢复正常: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的比例关有所提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困难水平依靠党和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得到改变。

当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党适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1964 年底,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十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央还确定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经过三个五生计划时期,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四个现代化”从此成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世界局势动荡。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世界冷战格局中,中国面临来自多方的公开的和潜在的侵略威胁、战争挑衅和军事压力。如何坚持独立自主,反对来自各个方面的霸权主义,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是党在国际关系问题上考虑的中心。

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前期,根据形势的发展,毛泽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问题,认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争取“中间地带”,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成为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4 年中法建交,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打开外交局面的重大成果。

这一时期,中美之间围绕美国武装插足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和美国武装侵略越南、威胁中国安全等问题展开对抗。1958年8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以炮击金门的方式把台湾问题提出来,沉重打击了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的气焰和美国搞“两个中国”的企图,有力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和决心。1965 年开始的援越抗美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威胁、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无畏精神。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加剧。苏联党以“老子党”自居,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和外交上服从其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正如邓小平所说:“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坚决顶住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党的尊严。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艰苦奋斗。发图强的创业精神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党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仍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工业建设, 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完院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在钢铁工业方面,除了我国意大的鞍山钢铁基地进一步建设以外, 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主要是在这十年中建设起来的。在机械工业方面,外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

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完成了大庆油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使我们能够自豪地宣布: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交通运输业长足发展。从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鹰厦、包兰、兰青、兰新、川黔、黔桂等线建成通车。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火车。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大型枢纽骨干工程和各类水库,在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成绩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科学研究方面,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教育卫生事业成就可观。1957 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约211万人,分别为1950年至1956年的4.9倍和2.4倍。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毛泽东曾写下“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诗句,表达对消灭血吸虫病这一奇迹的赞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大量涌现,如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电影和舞台剧《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文化建设迈由较大步伐。许多地方实须民族地区代工业基地,结束民族地区没有现代工业场了一些大型代工业基地,高等学校在已族地区建立起来,当地建设所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得到培养。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和社会主义雅没事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全国党员人数从1956年的1073万人发展到1965年的1895万人。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部分是这 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值得自豪的是, 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丰收。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早日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以“宁肯少活20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用三年多的时间,建设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一大庆油田, 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人民贫穷落后面貌,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山地。他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赤诚,以“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论释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用十年时间,在峰峦香峰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酒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这个过程中,81人献出了生命。他们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迈,创造了一代中国农民改天换地的传奇。

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甘当螺丝钉,勇于奉献,乐于助人,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情操,成为那个年代最响亮的名字。1962 年8月,他因公殉职时,年仅22岁。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成了新中国社会风尚的一个标志。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中国大地上,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像这样让后人景仰的英模和精神还有许多。这是新建设困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精中国精神品扬的年代。为了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翻身做了主人的中人民与时间赛跑,用生命和鲜血描绘了一幅幅最美的图画,用实际行行动证明了: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也是精神的对垒。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也精神上达到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立不倒、奋勇前进。

责编/段伟豪 初审/李会元 终审/刘立刚

c126746126746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