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湖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湖南省首批获得“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
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2018年被认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本学科依托岳阳化工产业地域优势,逐步形成了“校企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办学特色。2012年,与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湖南大学等7家单位一起整合科研平台资源,以湖南理工学院为牵头单位,共同组建“石油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正式获得湖南省教育厅立项。科研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位点下设3个学科方向,现有在校研究生81名。本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取得硕士授权后,在学科梯队、学术研究、研究生培养、硬件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校企协同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
1目标与标准
1.1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良好的科研道德与创新精神以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从事现代分离技术与应用、精细化工、应用化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学位标准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 3 年,实行学分制,要求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至少获3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至少获30学分,必修环节获3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原则上须在中文核心刊物或SCI、EI源刊物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2 基本条件
2.1 培养方向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方向一:化学工程
本方向紧扣化工学科前沿,结合石油化工地方产业特色,开展化工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开发过程的传递机理、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以及化工过程模拟和优化等理论研究。开展高效手性分离、石化高值产品精细分离等应用研究。
方向二:精细化工
本方向紧密结合岳阳地方的经济产业特色,围绕石油化工行业、区域经济建设寻找突破口,凝炼出精细化学品合成和功能高分子材料2个研究方向,主要开展石油化工下游高附加值化学品开发及产业化研究、药物合成及产业化研究、锂系聚合物和高分子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方向三:应用化学
本方向瞄准功能材料研究前沿,致力于光催化新材料、新型储能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
2.2 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和培养,五年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师资队伍不断加强,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本学科已形成国家级、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引领,特色鲜明的学科群体和研究团队。
2.2.1 师资规模和结构
本学位授权点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一支较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8人,占导师总数的72%;具有博士学位导师24人,占导师总数的96%;45岁以下的中青年导师占导师总数的56%。导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湖南省杰青1人、中石化高级专家1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拥有湖南省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 1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
导师队伍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专业知识扎实,能够胜任本学科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自2016年以来,共聘请国家杰青华南理工大学李映伟教授,国家杰青武汉大学杨楚罗教授,中科院过程所中组部青年千人、国家杰青杨超教授、国家杰青中山大学欧阳钢锋教授等4位教授为校“南湖学者”,并支持和鼓励四位杰青的团队成员与本学科相关教师开展科研合作。
目前本学科共有学术型研究生81人,生师比为3.24。具体的年龄、职称结构如图 1 所示,代表性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图 1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导师队伍的职称、年龄结构
2.3 科学研究
2020年本学科在职教师共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科区域联合创新基金重点项目1项(表1),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10项,2020年度进校科研经费达1268.69万元。
表1 2020年我院在职教师主持的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型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编号 |
负责人 |
起讫 时间 |
合同 经费 |
到账 经费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重点支持项目 |
吸附-萃取联用对复杂溶液中低浓度金、钯、铂高效富集与精细分离 |
U20A20268 |
唐课文 |
202101-202412 |
260 |
194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双功能化MOF催化剂制备及其在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应用 |
21978077 |
张盼良 |
202001-202212 |
65 |
32.5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新型多孔有机聚合物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51873059 |
周宁波 |
201901-202212 |
59 |
47.2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硫衍生物功能化MOFs吸附分离二次资源中贵金属的研究 |
51874132 |
唐课文 |
201801-202112 |
61 |
48.8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分子印迹的双膜耦合连续手性分离新技术研究 |
21706059 |
曾乐林 |
201801-202112 |
25 |
25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中空纤维支撑聚硅氧烷基萃取凝胶膜制备及分离回收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研究 |
22008061 |
曹帆 |
202101-202312 |
24 |
14.4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双功能CD@PEI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对水中复合微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
21908050 |
许卫凤 |
202001-202212 |
26 |
15.6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间戊二烯异构体活性可控离子/自由基交替共聚合研究 |
21901070 |
刘坤 |
202001-202212 |
25 |
15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主客体超分子应用于光催化水分解体系的研究 |
21805081 |
李华 |
201901-202212 |
26 |
26 |
2.4 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管理规定进行。化学化工学院有“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精细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先进碳基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湖南省普通高校石油化工催化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地等10个教学科研平台(见表2),这些平台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大量教学实践平台和场地,也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撑和课题来源。
表2 本学科主要教学科研平台情况表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4 |
“精细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湖南省重点实验 |
湖南省科技厅 |
2011 |
“先进碳基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 |
湖南省科技厅 |
2019 |
“分离与催化新技术”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
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
2010 |
“石油化工催化技术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教育厅 |
2008 |
湖南省普通高校石油化工催化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
湖南省教育厅 |
2008 |
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地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6 |
“十二五”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1 |
“十二五”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1 |
岳阳市精细合成与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 |
岳阳市科技局 |
2009 |
2.5 奖助体系
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备和优惠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两部分组成。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覆盖率达 100%)、新生奖学金(覆盖率达100%)等;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覆盖率达 100%)、助研、助教、助管(简称“三助”)岗位助学金,特殊困难救助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此外,化学化工学院单独设立了“陈家镛院士奖学金”、一志愿报考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录取后每人10000元的新生奖学金(覆盖率达100%)和不低于300元每月的生活补贴等奖助体系。三年来本学科给予研究生的奖助水平、覆盖面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3 人才培养
3.1 招生选拔
本硕士学位授予点招生工作严格按照学校的招生管理制度执行。在争取优质生源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
(1)准确定位生源目标:将生源重点放在本校考生、省内考生和调剂考生上。
(2)加大招生宣传:一是网上宣传,每年提前在网上公布招生信息,将招生相关资料发送到相关学校进行宣传,同时将上述资料用微信和QQ宣传;二是实地宣传,每年派出3-4个招生宣传组前往省内外高校进行招生宣传工作;三是积极争取调剂生源。
(3)实施优惠政策:在招生简章中明确优惠政策,一是学校新生奖学金;二是化学化工学院每人10000元的新生奖学金;三是选择优秀毕业生留校。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圆满完成了年度招生计划。2020年的招生录取情况见表3。
表3 研究生招生和授予学位情况汇总表
年份 |
报考人数 |
招生计划数 |
录取人数 |
第一志愿录取人数 |
复试分数线 |
授予学位 |
2020 |
3 |
40 |
40 |
2 |
264 |
17 |
3.2 思政教育
高校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生命线,能够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传承和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三全”育人为主线,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构建了“学科、专业、思政”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
成立了“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实施“院领导+导师+辅导员+学生骨干”的多重育人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朋辈、退休教师“五方联动”协同育人共同体,建立了互融互通式家校联通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多个人才培养基地。坚定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领导地位,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地位,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通过“内部挖潜,外部聘请”,聘请校内外思想政治专业教师、企事业优秀人才充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设立“陈家镛院士奖学金”,邀请院士、国家杰青主讲“院士论坛”,引导学生坚定科研报国志向。2020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陈家镛院士奖学金”颁奖仪式,为面向湖南省内7所院校公开推选的2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颁奖。聘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蒋绮云担任本学位点专职硕士生导师。具体党建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一,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培养方案。聚焦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第二,坚持以生为本,优化教学资源。丰富优质课程和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突出学科前沿、体现专业知识结构性特点、反映中学化学课教师职业定位的课程。邀请名师、名校长与学生座谈,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坚持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双导师制全程落实安排本专业实践训练、教育实习活动;依托“魅力化学”科普大课堂、学科竞赛、师范技能竞赛与教学研究,提升学生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的能力。
(2)转变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一是出台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改革方案,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集体备课、课件设计、试讲演练、观摩教学、听课评教”等大练兵活动;三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3)立德树人,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新体系
坚持新时代“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思政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构建了“三全育人”新体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将范仲淹忧乐观融入思政教育,树立学生的担当意识、进取意识等正确的忧乐观;通过开展“献礼祖国华诞·放飞青春梦想——大学生课前三分钟爱国朗读”活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3.3 课程教学
本学科建立和实施了面向能力培养和研究实践的培养方案。为充分体现各研究方向特点,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研究生规模等因素差异,制定有差异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环节)管理与考核暂行办法》、《硕士研究生任课教师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此外,学校和学位点还建立了以下监督机制:
(1)本学科6门核心课程制订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方案,主讲教师均由本学科教学和科研骨干教师担任。每门课程的考核均由主讲教师提交经审核同意的考核方案与考核原始材料;(2)成立了以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的教学督导小组,会同研究生院共同督导教学过程,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网上测评,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主讲教师,并提出改进建议;(3)实行课堂记录制度,每门课程都需要研究生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并将课堂记录本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检查。
3.4 导师指导
高水平导师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和保障。研究生院设有专门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和考核制度,本学科也制定了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在实践中被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且都得到了严格地执行。
本学科的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形成了竞争机制。导师遴选有严格的规定,坚持严格标准,德行为先的原则,将师德师风作为导师遴选首要条件,综合考察遴选对象的学历、能力、业绩,择优聘用,必须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每年都必须接受学校及学科学术委员会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视情况暂停其招生直至取消其导师资格。
3.5 学术训练
3.5.1 训练条件
本学科依托“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等学科平台。各平台所有仪器设备全部向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开放。研究生经培训合格后,大部分仪器设备均可自行操作使用,大大方便了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及科研工作。直接用于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大型设备有核磁共振仪、XRD、SEM、比表面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流化催化裂化装置(FCC)中试装置等仪器设备约 100 多台套,总值达3000余万元。
3.5.2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生均是导师申报科研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和实施者,研究生均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为学术训练及科研能力培养奠定了物质基础。
3.5.3 研究生创新创业
本学科每年举办一次研究生科技创新论坛,要求每位研究生至少参加一次,计入创新学分,并设一、二、三等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研究生参加“湖南理工学院研究生创新论坛”和 “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积极申报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0年度目前已获省级立项6项(见表4)。
表4 2020年本学科研究生获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表
序号 |
研究生 |
项目名称和编号 |
1 |
冯晓慧 |
从红景天中高效分离红景天苷(CX20201113) |
2 |
江笔辉 |
双功能固定化酶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CX20201130) |
3 |
许世攀 |
过渡金属催化 P-H 键构建 P-C 键新反应研究(CX20201132) |
4 |
陈 镤 |
乙烯基环丙烷与亚磺酸钠的开环/环化反应研究(CX20201133) |
5 |
邹亚群 |
锂硫电池化学固硫粘结剂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CX20201134) |
6 |
文 诚 |
蒽醌与 P,O 共修饰 g-C3N4 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CX20201135) |
3.5.4 科研成果及获奖
2020研究生以湖南理工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 SCI、EI 论文2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件(导师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项。
3.6 学术交流
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是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本年度为研究生举办了6场学术报告或者交流活动。每位研究生在校期间要求至少听取6场学术报告,并撰写学习心得。研究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情况见表5。
表5 化学化工学院2020年度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情况表
会议/讲座名称 |
类型 |
时间 |
地点 |
主讲人 |
参与 人员 |
第二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 |
学术 |
2020.11.14-16 |
音乐厅 |
李景虹 |
全体研究生 |
ZIF浆液法分离气体混合物机理与应用研究 |
学术 |
2020.11.18 |
图书馆1楼多功能厅 |
陈光进 |
全体研究生 |
MOF分离低碳烃研究 |
学术 |
2020.11.21 |
音乐厅 |
李晋平 |
全体研究生 |
化学化工材料:从基础到应用 |
学术 |
2020.11.21 |
音乐厅 |
徐春明 |
全体研究生 |
分子辨识分离工程及应用 |
学术 |
2020.11.22 |
音乐厅 |
任其龙 |
全体研究生 |
第二届“陈家镛院士奖学金”系列讲座 |
学术 |
2020.11.21 |
音乐厅 |
杨超 |
全体研究生 |
3.7 论文质量
本学位授权点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从选题、开题、中期考核及最后毕业论文答辩,学位点均组织研究生进行汇报,研究方向相近的导师提供修改建议。学位论文指导、评审与答辩等环节工作制度。论文质量严格按照学位授予标准执行。2020届17份学位论文送到名校同行专家盲审,100%合格,其中优秀和良好的比例达62.5%。
3.8 质量保证
本学位授权点从招生计划、学籍管理、教学运行、实践教学、学术交流到论文选题、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均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也针对本学科的特点进一步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9 学风建设
本学科非常注重本学科研究生的学风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培养他们勤奋求实、崇尚学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通过专题讲座、研究生创新论坛、定期课题组报告会制度等举措培养优良的学风。
研究生院制订了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管理条例,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近年来,本学科研究生和导师没有发生或者说还没有发现有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3.10 管理服务
学校与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管理服务体系构建,重点完善各项管理服务规范制度,提高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和增强管理服务的主动性,培育质量文化。学校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人员共11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现有分管研究生工作的书记、副院长、副书记、研究生秘书、辅导员、组织员共9人。
3.11 就业发展
本学科现有在校研究生81人,2020届毕业生17人,其中5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他毕业生均在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就业,就业率达100%。
4 服务贡献
4.1 科技进步
本学科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湖南制造强省重大需求,紧贴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从技术攻关、产品开发、行业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研究生指导教师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10项,2020年度进校科研经费达1268.69万元;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完成科研成果技术转让1项。
4.2 经济发展
2016年来,学科团队先后与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等7家单位联合组建了“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细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先进碳基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平台,推动了相关行业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聚集。先后攻克了航煤/直馏柴油管式液相加氢新工艺技术、绿色高端环氧树脂制备新技术、环己烷制环己酮节能减排技术、高活性增产轻烯烃助剂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高性能针状焦制备技术,聚合级环氧丁烷产业化新技术,MMA活性可控非金属型碳负离子聚合新技术。获得了近30项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产生了数十亿的经济效益,在智库建设方面,积极主动参加岳阳市专家协会,科技局、发改委等政府智库专家,先后有多位教授、博士作为专家参与岳阳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审核工作,为政府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建言献策;组建岳阳地区技术专家团队,先后派遣十多位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身份入驻企业进行帮扶,深受企业肯定评价。在省内设立“陈家镛院士奖学金”,募集近500万元用于奖励全省化工方面优秀研究生。学科带头人应邀为岳阳市政府常委会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本学科撰写的有关延伸岳阳石化产业链的提案由湖南省人大受理,得到省发改委、科技厅和工信厅的专门办理。
4.3 文化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围绕湖南理工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结合“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与“求索、忧乐、骆驼”的岳阳精神,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依托学位点丰富的师资资源、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既有学术成就,强化学术观念与大学精神、完善学术制度增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建立更加有效的学术管理模式,加强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以广泛的活动参与和互动为主要形式引导研究生学习与生活;构建良好的学术文化生态环境,以便让研究生们生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和激励,自动自发地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任务、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持续改进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在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作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还存在研究生培养经验不足、研究生规模偏小、主持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少、研究生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等问题。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进一步加强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
本学科虽然拥有一支以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导师队伍,但45岁以上的中青年导师占56%,导师年龄偏大;此外还存在高水平人才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学缘结构较单一、化学工程背景导师数量偏少等问题。
改进计划:继续引进高水平师资,进一步优化本学科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团队的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创大和申博”的契机和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按照各学科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优先引进具有化学工程背景的优秀年青博士8-10名;二是通过学校“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目前已经通过该政策引进“国家杰出基金人才计划”1人,并组建了“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并获得学校86万元的前期支助。目前该团队有9名老师,通过优秀团队负责人的引领,提高老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三是争取每年选派3-5名教师参加“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研修班”学习,提高导师的管理和指导水平;四是本学科通过采取前期培养、中期考核和后期奖励政策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支持导师争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申报和奖励的申报,并进一步利用学校的支持科技特派员下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2、鼓励硕士生导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本学科2020年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导师参与国际交流和科研合作2次,主持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偏低。
改进计划:一是选派中青年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到国外相关领域大学或者研究院学习,目前已经选派1名教师到美国、1名教师到比利时进修学习;二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学科承办国内学术会议,给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老师和研究生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三是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来校讲学。
3、继续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虽然学校和本学科已经制定了较完备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但由于研究生招生只有6年时间,仍然存在研究生总体规模偏小、第一志愿报录率低、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另外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导师管理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今后将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持续性改进计划如下:
(1)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工作,一是从本校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鼓励学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研究生;二是加大奖学金和助学金力度;争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录取的考生的支助金额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强与其他高校化学化工学院领导和学生辅导员的联系,通过网上宣传和实地宣传两种途径,提高本学科第一志愿报考率。
(2)继续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所有核心课程都由教授主讲,加强化工传递反应、化工热力学和化学分离工程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管理;突出方向选修课教学内容的特色,并形成比较优势;严格教学过程和考核环节的督查;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严格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年度考核、课题组会、盲审制度、论文预答辩机制等环节的监控,严把论文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