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至9日,2025科学家(国际)大会于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我校师生代表团深度参与了大会主论坛“生命科技新纪元:重塑人类健康未来”及分论坛“第二届中国化妆品科技赋能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绿色化妆品创新创意大赛中南赛区启动仪式”,在与全球顶尖学者及行业领袖的交流中拓展了学术视野,汲取了前沿智慧,收获丰硕。

一、主论坛:诺奖领衔,洞见生命科学新纪元
主论坛“生命科技新纪元:重塑人类健康未来”汇聚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应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呈现了一场高规格的科学盛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Thomas C.Südhof教授系统阐述了“神经突触传递的分子机制”,以详实数据揭示了神经信号的传递路径,为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Gregg L. Semenza教授则聚焦“缺氧诱导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机制”,分享了其团队在肿瘤代谢领域的最新成果,并提出基于HIF抑制剂的精准抗癌新策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跨界探讨了二维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其团队研发的“石墨烯基纳米药物载体”展现了跨学科融合对精准医疗的巨大推动力。
此外,中国工程院赵立平院士、国际营养科学会John R. Speakman院士也分别就“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与“代谢调控与衰老机制”等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在互动环节,我校师生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二维材料生物安全性”等关键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化了对生命科技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理解。




二、分论坛:科技赋能美妆,湘理团队担纲区域重任
同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化妆品科技赋能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绿色化妆品创新创意大赛中南赛区启动仪式”,以“科技架桥联全球创新资源,绿色筑基兴低碳美妆生态”为主题,为我校师生搭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
论坛开幕式上,原科技部党组成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正局级副局长徐晓东分别致辞,一致强调了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对驱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作用,并指出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力量。随后举行的《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5-2026年)》编撰启动仪式,标志着行业正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在前沿技术报告环节,沈阳药科大学李宁教授提出了“本草智慧+科技赋能”的中药化妆品开发路径,其团队研发的“丹参酮纳米乳制剂”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华东师范大学覃兴炯教授分享了“三螺旋仿生胶原蛋白”技术,显著提升了传统胶原蛋白的稳定性与生物活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巢志茂研究员则从《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典籍中挖掘传统护肤智慧,为现代化妆品研发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报告清晰勾勒出行业“天然成分、生物科技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在随后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绿色化妆品创新创意大赛中南赛区启动仪式上,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刘长辉受聘为中南赛区组委会主席,化工学院他化妆品教研室主任刘岸副教授受聘为中南赛区组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李雅丽、文蕾老师受聘为中南赛区组委会。作为中南赛区核心组织单位,我校将牵头负责本项赛事中南赛区的运营与校企资源对接等工作,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系统性支持。



三、收获与展望:以认知提升驱动科研创新
此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使我校学子在学术视野与专业认知上实现了双重跃升。郭淼琳作为学生代表在分享感悟时表示:“诺奖得主的报告让我们跳出课本,切身感受到基础科研是如何从源头推动解决人类健康重大问题的。而化妆品论坛所呈现的科技化与绿色化趋势,则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科学技术与美妆产业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专家们对科研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强调,更启发我们在未来创新中必须兼顾技术的先进性与人文的关怀。”
基于参会收获的启发,我校学子已围绕“中药绿色提取技术”、“低碳美妆包装设计”等方向启动学习与备赛工作,力求将前沿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案。
从洞察生命科学的全球前沿,到投身美妆创新的区域实践,此次大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会,更是我校践行“以赛促学、以研促教、产学研融合”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以此为契机,湖理学子将在生命科技与美妆创新的交叉领域中持续探索,以青春智慧为人类健康与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段伟豪 初审/陈涉 终审/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