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化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学科代码:0703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及分子以上层次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它在自然科学中位居基础核心地位,是包括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在内的其他科学分支的重要科学基础和生长点。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研究范式、内容和社会作用不断变革,化学学科的内涵也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化学领域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仍有待取得更重大的原始创新和突破。

化学化工学院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理学)立足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服务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973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51个,五年来累计科研经费达4112.4万元,年均科研经费822.5万元。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道德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4、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工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工作及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瞄准传统化学学科与国家急需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结合点,充分利用化学合成优势,与生物学科及材料学科有效交叉融合,在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方向逐渐形成了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1、有机化学: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结合国务院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凝练出有机化合物的精细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研发和新材料研究三个学科方向。主要开展有机化合物的精细合成新方法,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研发和工艺的改进,以及功能性有机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2、物理化学: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国务院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凝练出化学电源、纳米功能材料、理论计算化学三个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化学电源、纳米功能材料的分子模拟与计算、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3、化学生物学: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结合国家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将有机合成技术与生物应用相结合,凝练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多肽合成、分子诊断三个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具有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肽分子及DNARNA的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制备、结构、生理活性及机理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

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第一责任人。采取导师指导下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5年。经个人申请和审批同意,硕士生可提前或延迟毕业,但提前毕业时间至多不超过0.5年,延迟毕业时间至多不超过1具体操作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学分要求

申请本学科硕士学位,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学分。

 

  1. 课程设置

    (一)公共必修7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备注

研究生英语

24X05A41001

4

考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4G01A21001

2

考试


自然辩证法概论

24G01A12003

1

考试


学科必修13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备注

学术论文指导与学术规范

24G11C12005

1


研究生专业英语

24X11C22006

2

考查


高等有机化学

24G11C21003

2

考试


现代物理化学

24G11C21004

2

考试


现代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

24X11C21016

2

考试


高等无机化学

24X11C21017

2

考试


高等生物化学

24X11C21018

2

考试


学科方向≥10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备注

化学化工研究进展

24X11D21027

2

考查


现代仪器分析及实验

24X11D31020

3

考查


应用电化学基础

24X11D22007

2

考查


有机合成设计

24X11D22008

2

考查


光电催化基础与应用

24X11D22009

2

考查


功能高分子

24X11D22010

2

考查


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

24X11D22011

2

考查


生物信息学

24X11D22021

2

考查


生物活性多肽设计与合成

24X11D22022

2

考查


  1. 公共修课2学分)

    学校将在秋季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所有研究生需跨学院选修2个学分公共选修课程。

    补修程(0学分)

    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门本专业核心课程,不入方案课程设置、不计学分,但需通过考核且成绩合格。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备注

生物化学

24X11J01023

0

考查


高分子化学

24X11J01024

0

考查


)必修环节(3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备注

科研工作与社会实践

24X11E20012

2

考查

1-6


学术活动

24X11E10013

1

考查

1-6


七、必修环节

(一)科研工作与社会实践

硕士生需要完成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并提交相关的总结报告作为考查依据。报告由导师负责审核合格者获得2学分。科研工作可以是课题研究撰写项目立项申请、成果鉴定书和科研报告各类科研文件,或是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此外,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专业实习,包括协助教学、指导低年级生实验或在企业实习等,实习时长一般不少于20个工作日。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实习总结报告,由学院评定成绩专业实习考核合格,计1学分。社会实践内容由硕士生、导师或学位点决定,通常在寒暑假进行。完成社会实践并通过导师审核的硕士生也将获得1学分。

(二)学术活动

硕士生需要参与至少六次学术活动,包括做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以及参与专题讨论等。学生需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并提交一篇总结报告。学术活动的考核由导师负责,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获得1学分。

 

八、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硕士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论文选题报告,内容应涵盖文献综述、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工作条件(如经费和设备需求)、预期目标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选题应与所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硕士生必须查阅大量文献,撰写不少于四千字的书面选题报告,并在选题报告会上进行汇报。选题报告由选题报告会成员组负责考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选题报告会通常在第二学期结束前进行。

在进行选题报告前,研究生至少需要阅读30篇中英文文献(其中不少于15篇为英文),并提交文献阅读报告。

2学位论文

硕士生需依据《湖南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湖理工政发[2024]31号)和湖南理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撰写学位论文,并提交给同行专家进行评审。论文应明确阐述选题的目的和学术意义,以及其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贡献。作者应在充分理解该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突出其独特的研究贡献,并提出新的见解。论文内容必须真实、规范且完整,且要符合《湖南理工学院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具体要求。

3论文评审与答辩

在申请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完成至少35学分的课程和必修环节,其中课程学习部分至少需获得32学分,必修环节需获得3学分。此外,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评审意见外,须通过预答辩、相似性检测以及双盲检测等评审环节。所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都需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学位授予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必须完成本学科的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并修满所需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研究生,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将被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1)参与导师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且贡献突出,经导师认可,院学术委员会认定通过;

2)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3)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课外实践竞赛,并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1项;

4)发表SCI论文1篇;

5)对于不满足以上条件的硕士研究生,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提交学位分委员会研究认定是否达到授予学位条件(水平)。

以上成果要求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以湖南理工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4)条中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九、本培养方案自2024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c126746126746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