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创”出真金白银

——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纪实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当前我们正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唐课文表示。为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同时为适应我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学校作为牵头单位与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湖南大学等7家单位联合培育组建了“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http://news.hnist.cn/__local/1/0E/BC/6A86145A447DBFE967BFBB625E0_99BBE529_A64A5.jpg

该中心自2012年12月组建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43项、省部级项目36项、企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1亿多元;在锂系聚合物制备、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增产轻烯烃、醋酸仲丁酯合成、油浆分离、萃取分离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3项;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石化产业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湖南省石化产业主要集中于岳阳,境内拥有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2015年湖南省石化产业总产值2685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9.1%,岳阳石化产业总产值1375亿元,占全省石化产业总产值的51.2%,可谓是撑起了湖南省石化产业的“半壁江山”。

冒黑烟、高污染,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石油化工行业就是这般面貌。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相比,我省石化产业高消耗、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比重相对较高,精细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延伸炼化产业链,提高石化产业的精细化和绿色化水平是我省石化产业做大、做强、做深的基本途径,符合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

  http://news.hnist.cn/__local/7/AF/FE/1CC27EB4F8B0C8503C315910640_A7C1D79E_F0725.jpg

“提高石化产业的精细化和绿色化水平的关键是石油化工催化和分离技术的突破,石油化工催化和分离技术是一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和技术,需要集中优势科技资源,组织协同创新。”作为多年研究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的唐课文教授,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学校和地方政府、企业的共同推动下,“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实现若干石油化工催化和分离关键技术的突破,打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示范基地,建设石油化工领域技术和产品开发的示范窗口,为我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整合与延伸、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帮助,提高我省石化产业精细化和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我省石化产业社会与经济效益。”

为推进产教融合实质性运行,2016年,中石化巴陵分公司成立了巴陵公司协同创新分中心,中心和分中心之间实现了“人员互聘、业绩互认、资源共享、项目带培、质量与贡献评价”的体制与机制创新。

岳阳化工产业除开两家大型央企外,还有中小石化企业200余家。这些中小石化企业的技术需求巨大。学校自2005年开始与湖南汇智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联合实验室,联合进行科研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此为开端,先后共组建校企联合实验室4个,并与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岳阳三生化工有限公司等协同单位共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与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湖南大学等在己内酯阻聚及解聚技术、新型高端环氧树脂、液相加氢新工艺、催化材料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实现校企优势资源的互补,学校与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化工学院的8名博士都参与了相关研究工作,该中心先后被湖南省科技厅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示范基地。中心主任、岳阳市博士联合会秘书长唐课文教授先后主持“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7项,累计进校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

  http://news.hnist.cn/__local/7/00/BE/13DDCBA487222D8A5D4606898E5_7B417619_D57D8.jpg

“根据我省石化产业精细化、绿色化发展需要,协同创新中心凝练出石油化工精细化新技术、绿色炼油催化技术、高效分离新技术、石油化工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及开发这些重大协同创新任务。”2011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周从山教授告诉记者。

按照规划,中心今后将在石油化工精细化、绿色炼油催化、高效分离和石油化工环保等4个方向实现若干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石油化工催化和分离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升我省石油化工精细化和绿色化水平,助推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计划实现6-8项新技术的产业化,新技术应用预期新增年产值超过35亿元;新增国家级项目30项左右;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件以上;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5项。

  http://news.hnist.cn/__local/8/CA/F4/46E1995164B9EF64ED347C2C6A6_11CADE72_D266A.jpg

同时,协同创新中心在催化新材料、石油化工催化工艺及分离技术等研究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催化工艺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及清洁化燃料生产工艺和催化剂的研发、重油裂化过程研究以及脱硫技术研究方面已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和多项发明专利,有些技术已实现了工业化。如与巴陵石化公司合作的攻关技术“环己酮皂化废碱焚烧处理技术开发”为公司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该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居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与岳阳三生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的“清洁燃料型FCC助剂的研究及开发”,自转让以来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300万元;“LOSA-1增产轻烯烃FCC助催化剂技术”自转让以来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4亿元。与湖南汇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油浆固液分离技术研究及优化设计”正在进行产业化推广。

  http://news.hnist.cn/__local/9/68/52/1A75FBCC18697EACDC8720080CA_379D0839_D02A7.jpg

中心自成立以来,借助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融合以及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优势,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项目与企业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该协同创新中心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43项,企业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1亿多元。中心通过承担各类重大项目,初步实现了由“协同工作”到“协同创新”的跨越,大大提升了中心的创新能力,在石油化工精细化新技术、绿色炼油催化技术、高效分离新技术、石油化工环保新技术等四个方向突破了若干重大关键技术,解决了一系列石化行业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成果,建立了有效促进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推动了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中心前期组建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了团队领军人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培育了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其中,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7人,岳阳市青年科技奖3人;形成了若干校企联合、学科联合的科技创新团队,如建成国家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公司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入选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15年建成湖南省经信委“湖南省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等。

学校制定了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立足湘北、面向湖南的学术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使科研成果更多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推动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学生记者/蔡燕娣 责编/陈绪清)

 

c126746126746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