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上午10点30分,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杨植教授以“‘碳’索纳米世界的黑科技”为题在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我院副院长刘宇主持,化学化工学院部分教师出席,全体研究生参会。


本次讲座上,刘宇副院长首先对杨植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主讲人杨植教授聚焦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交叉前沿,从人类文明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历程出发,系统梳理了碳材料的发展脉络,结合碳纳米管、磷酸铁锂@碳纳米管、硅碳负极@碳纳米管等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碳基材料如何赋能新能源产业,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深度与产业温度的学术盛宴。
“从金刚石到石墨烯,从碳纳米管到硅碳负极,碳材料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始于对微观世界的追问;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依赖于对材料本质的理解。”杨植教授勉励在场师生:“当前,我们正站在‘双碳’目标与新能源革命的时代路口,更需要
一批懂材料、爱科学、敢创新的年轻人。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们会发现比石墨烯更神奇的材料,设计出更高效的能源存储方案——而今天在讲座里学习的每一个概念、每一次实验,都是通往未来的阶梯。”


讲座结束后,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周从山教授进行总结,并和杨教授进行互动。现场听众纷纷表示,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科学精神的洗礼。正如一位研究生同学所言:“杨教授用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微观世界的‘小碳粒’如何撬动新能源产业的‘大变革’,也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了基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本次讲座杨植教授以“碳”为钥,带我们穿越从微观探索到产业应用的奇妙旅程——从金刚石到石墨烯,从碳纳米管到硅碳负极,生动展现了基础研究如何破解新能源痛点。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点燃了青年学子“向微观要答案”的科研热情:微观尺度的结构设计,正为能源转型提供关键支撑;每一次对材料本质的探索,都可能孕育改变世界的创新。或许,下一片“碳纳米星空”就在你我脚下——探索,正当其时!
(责编/段伟豪 初审/陈涉 终审/罗成)
